close


藝術家-温宛菁自介

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,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,但直至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,卻未畫出一張人體素描。

之後,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,用螢光顯微鏡試圖解析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奧祕。某日,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,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,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,成為左手拿解剖刀、右手拿畫筆,兼具理性與感性的「玩人」。

近年,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民生態智慧,常在東部追逐燦爛的陽光,留意身邊的尋常之美,而恣意揮灑在畫布上。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,與一起生活的人分享。

 

 

創作主軸與方向 

從小對光和影就有ㄧ種迷戀。記憶中東部外婆家艷陽下樹與光線交織而成瞬息萬變的投射,總能讓我蹲在樹底下窺看好半天。我以為光和影所構成令我目眩神迷的主體事實上為樹的客體,然而,樹身為主體又何嘗不是光和影的客體?這事物的本體與光和影形成一緊密的關係,缺一不可,若要分析,也難分何者為客、何者為本了。

 

對外婆的依戀猶如對光影的迷戀,斑駁牆面上的花兒在光影、虛和實之間,彷彿外婆的ㄧ生,即便身處困境仍然保持著生活的彈性。花與光、影交揉構成一個完整的本體,這本體難分主、客,也成為ㄧ種無法盡述的生命經驗。肉軀交雜著生命的無常和情緒起伏,在黑暗與光明裡交疊,成為人生一種「無法言語」的風景。沒有言語,反而更能感受生命的力度。爾後,我開始循著外婆的腳步,揣想著她曾經踏過的土地,那些外婆曾經駐足過的景物對應於她當時的情緒,以及自己當下所呈現的心情又是什麼樣子

 

我在描繪這些光與影、主體與客體的吉光片羽中,彷彿也正凝視著人生。若一個畫面就是一個靈魂,每個靈魂都有一個生命的基調,也同時擁有光明與黑暗交錯的光影。

也許,真正理想的人生是在光影起伏交錯的歷練下,還能保持一顆安靜自處的心,觀照世界。

 


光陰系列–盆 41 x 27 cm 油畫 2012-13

 


光陰系列–窗 41 x 27 cm 油畫 2012-13

 

光陰系列–牆 41 x 27 cm 油畫 2012-13


青木瓜的滋味 100 x 35 cm 油畫     2012-13

 


夏日戀曲 99 x 72 cm    油畫 2013

 


滅與生–當春風親吻馬太鞍的臉(ㄧ)、(二)、(三)    60 x 60  cm x 3幅 油畫  2015


憶那景、那光、那影    30 x 30 cm  油畫 2016


獨白 60 x 60 cm 油畫 2016

 

展覽日期:2016-12-01~2076-02-28
參展藝術家:張玉穎、温宛菁、潘怡君
展出地點:金車文藝中心 員山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iley 的頭像
    Riley

    Riley 談天說「畫」

    Ri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